发布时间:2025-10-17 11:24:00    次浏览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占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0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以下两型:(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在绝经后5~10年发病,表现为高骨转换型骨质疏松,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均升高。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減少所引起。一般来说,女性处于围绝经期,从绝经前月经紊乱开始,卵巢的功能逐渐衰退,激素分泌渐进性减少,雌激素的减少,加快了骨质流失,逐渐形成骨量减少、骨质疏松。 (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与增龄过程中骨组织和其他器官的功能衰退有关。表现为低骨转换型骨质疏松,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均降低。主要因为老年人成骨细胞老化,骨形成能力下降,旧骨吸收后,无能力形成等量的新生骨。此外,还有多种因素促使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比如: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钙的摄入不足,小肠对钙的吸收能力亦下降。老年人户外活动減少,致使靠紫外线由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血钙浓度下降,为了维持机体血钙正常,甲状旁腺激素相应分泌增多,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吸收增加。诸如此类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导致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0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其他疾病或者药物等因素诱发而导致的骨形成减少和(或)骨吸收加快,致使骨量丢失,逐渐出现骨量減少,造成的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因诱发因素不同可分为废用性骨质疏松症、药物性骨质疏松症等。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患者需长期卧床,使机体失去或者部分失去活动能力,此外,在太空失重力等情况也属于废用。废用情况下,由于机体不负重、不活动,或者机体负重以及活动量大大减少,肌肉逐渐萎缩,由于缺少肌肉的牵拉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骨形成減少,骨转化动态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增加,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药物性骨质疏松症包括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长期应用导致骨质流失,逐渐出现骨量减少,从而发生骨质疏松症。此外,一些疾病也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内分泌疾病中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等;慢性疾病中的胃肠道吸收障碍综合征、肝功能不全、慢性肾病、性腺功能减退等;类风湿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0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没有明确的病因,多发生于青壮年。你有想了解的关于餐后高血糖、低血糖控制或糖尿病方面问题,可以给我们留言。更多的内容及咨询血糖控制及糖尿病问题请关注“血糖小助手”微信号:xuetangxiaozhushou,我们会有专业人士进行回复!